《我本是高山》看哭了我

  1. 《我本是高山》看哭了我

《我本是高山》看哭了我

我一直不明白电影为何取名《我本是高山》,原以为将张老师比喻为高山,其光芒万丈,照耀世人,心中还为此腹诽,为何会如此高调。

但去看了电影之后,才明白“我本是高山”的一点点意思。

说实话,观影中,我忍不住哭了。

但我没为张老师烛光燃尽为教育而哭、没为支教的老师放弃城市生活哭,我却为电影中真实的反映出当时边疆农村的落后、女娃们无法挣脱自己的命运、芸芸众生的苟且、为生活而麻木的意识而哭。

为此,我回想起了我们的成长历程。

那时候,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型女人,目不识丁,一辈子都在土地上劳作,因为搬迁,认为搬迁后土地太少,养不活我们一家人而吵吵闹闹,寻死觅活,要求退回老家,守那土地而生存。

父亲是80年代的老高中生,见识当然要先进很多,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,为我三兄妹的前途命运着想,一反常态,不再以母亲作主,坚持下来了。而后,母亲因各种原因外出后一直未归。

父亲,真是伟大的父亲,看了电影之后、成了父亲之后,我才更深刻的领悟到了父亲的伟大。

那些年,三兄妹都在读书,父亲一人起早贪黑,劳作不休,只为创造哪怕再好一丝丝的条件,支持我们上学。

我曾不止一次在黑夜中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地里徘徊,我想那是在绝望中挣扎的样子。

因为要照顾我们兄妹三人,父亲无法外出挣钱,只守着地里的那点作物,那怕一分钱也舍不得花,只为省下来,给我们作为学费。

初中的时候,中午不回家吃饭,都是带饭盒到学校吃,家里经常因为父亲忙,没时间做菜,确切的说是没有太多的菜。记得许多次,我带去的饭盒里,只有白饭上面几点白萝卜,这就是我中午饭的日常。害怕同学笑话的我,都是躲在半边吃饭。

初中毕业,本不想继续读书的我,一心打算外出打工补贴家里,但父亲坚决要求我们继续读书,说这样才能改变世代为农的命运,那天,站在学校门口的我哭得像个孩子。

大学里,为减轻家里的负担,吃最便宜的饭,多年不买衣服。直到后来在一家相馆里找到了勤工俭学的工作,在哪里我的工资除去所用,全给我父亲,也给我的心灵一点点安慰。为此,我一直很感恩我的陈老师(相馆老板),虽然脾气有点不太好,但我一直坚持了下来,也学到了许多知识,直到我大学毕业并考上了教师职业。

看到电影里面边疆农村的样子,无法挣脱命运束缚的人们,也才为我的父亲的付出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。所以我哭了,哭得止不住,如果,不是我父亲的付出和坚持,我想我的人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够无忧的生活,至少是不会为生活生存而忧虑。

我要感谢你,我的父亲,你辛苦了。

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,也可以邮件至 jaytp@qq.com

×

喜欢就点赞,疼爱就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