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是来自小地方,越喜欢攀比和炫耀

  1. 越是来自小地方,越喜欢攀比和炫耀

越是来自小地方,越喜欢攀比和炫耀

一如继往的早起,准备外出上班,老婆说岳母要与我同行外出。

可是等我准备好,却已不见她的踪影,我以为她与老婆一起走了,于是开车自行出发。

待我到了小区外时,岳母电话来了,说怎么看我开车出去不等她,只好在小区外等待。

原来是岳母去找在小区内认识的另一位老人,是要一起乘车出去买中药。

她们开车上车的一瞬间,只听那老人说:“这车也不好嘛。”

当然,我的车并不是很好,只是10年前买的一车标致轿车,这10年来一直陪我们走过天南地北,让我们一家避免了风吹日晒,对车子的感情依旧很深,毕竟我们都是念旧的人。

她这样一开口,我听出来了,是某县的人,我们一直在讲,除本地人外,其他县的人一直都很爱攀比,无论从穿衣、吃饭、房子、车子,还是儿女工作,甚至亲戚朋友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办事规模、随礼金多少等都是他们互相攀比炫耀的内容。

所以,在上车的那一刻,她脱口而出的不是感谢、不是其他什么客气的话,竟是拿我的车子作对比,当发现我的车子或许与她儿女的车子有差距的时候,这也成为了她攀比的一项内容,所以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“这车也不好嘛。”

不或之年的我,成长过程中什么没见过,什么没遇到过,所以呢,对这话当作了没听见,全程听我的新闻,开我的车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当一个人炫耀什么的时候,就是他最需要什么,也就是最缺什么。

所以我们从微信朋友圈里就可以窥知一二。当一个人天天晒什么,那这就是曾缺什么,是希望别人看到现在自己有了,所以晒给大家知晓。而他微信的头像,则是他最想成为的一面,很多时候,从所晒的内容与头像来分析,就会发现人们的思想是那么矛盾。

一方面自己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,另一方面却在想方设法的晒自己需要的和曾缺少的东西。

记得大学时候,有些县上的学生,在学校穿的衣服,在放假回家时,是要好好折叠起来存好的,因为回家穿了所弄脏弄破,在学校期间,无论家里多困难,总要把吃穿玩用弄的高大上,要与同学攀比,获得一定的荣誉之感。

而我们本地人虽说很大一部分都有些困难,如我,老父亲辛苦带大我们兄妹三人,困难可想而知,但我们从来没有回避过我们家庭的困难,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,让父亲不再劳苦。

记得两年前在外出培训时,通过两个月的交往,40多个来自市级和11县市区的同学相互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,最后一周在课堂里发言,我毫不避讳的讲了儿时家庭的贫困和困难,而如今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份养家的工作。可以我明显能够感觉到,当天以后,许多县里来的同学们,与我的距离疏远了,虽然他们表现得不是很明显,但学过心理学,活了近四十年的我,还是清晰的察觉到了。

这就又要引申到文章主题:越是来自小地方的,越喜欢攀比和炫耀。这对于他们自己来讲,他们可不认为是不好的习惯,毕竟他们所生活和成长的环境里本来就是这样的,所以无论走到哪里,这样的习惯也被带了出来。

我并没有地域黑的习惯,也不是在为自己申辩什么。老人常言:往上数三代,谁家还不是农民呢?至于谁看不起谁呢?对吧。

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,也可以邮件至 jaytp@qq.com
叶落阁 github